close

很細膩感人,也很疲勞轟炸流水帳的一本小說。
對這樣的故事手法我本來就比較沒興趣,感覺像看李安的﹝斷背山﹞,
它用全副精力去細膩的描繪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,以致於你必須花很多精神去慢慢體會品味,
不過的確寫得很不錯。

題材處理的形式也像斷背山。
﹝斷背山﹞以聳動的同性戀議題為小說的主幹,
其實故事的骨肉都著墨在親情倫理的描繪,家庭價值的討論。
﹝姊姊的守護者﹞是以基因科技和幹細胞醫療的倫理道德爭議為主軸,
但全書也是在講家庭的凝聚與潰散,運作與週轉..等等。

莎拉為了救罹患急性前骨髓性白血病的女兒凱特,利用醫學科技生下與凱特有完美基因配型的安娜。十三年來,安娜不斷供應凱特血液、白血球、骨髓、幹細胞,現在輪到了她的腎臟。
無法忍受再被當成藥糧的安娜決定反擊她的父母,控告父母奪走她的身體使用權...

表面上是前衛的爭議議題探討,內容上仍回歸古老的家庭倫理議題。
幹細胞醫療好似被作者當成一個特異的情境,在此背景下嚴格的檢驗何謂家庭的本質。
作者花費了大量的篇幅,以第一人稱描寫這個家每個成員的立場:

並不以為自己擔負了「超出己身能力範圍責任」的媽媽莎拉;
被病痛折磨,死亡總迫在身側的長女凱特;
「會走路的器官提供者」妹妹安娜;
被這一切排除在外,認為自己什麼忙都幫不上的長男傑西;
堅強的爸爸;

一個家庭可以比擬成一個互助會,所有成員的能量在那之間流動。
時有借貸,不收利息,比跟會還溫馨。  
基本上資金越大,週轉越順利。所以大家庭有其好處,道理就在這裡。

所謂的能量不只是物理能量也包括心理能量,
好比家裡三人都在外面辛苦工作一整天,回家都10點了,累得跟狗一樣,
這時剩下在家休假的一人做好所有家事,準備好飯菜等人,吃完飯還負責洗碗雜務..等,這就是一種家庭的週轉。

而這本書裡的安娜一家,明顯的快要周轉不靈了。

大家都很努力,尤其莎拉獨臂擎天企圖力挽狂瀾!
許多人應該都會埋怨莎拉的厚此薄彼,偏心大女兒,完全忽略小女兒與兒子的需要。
但我想莎拉真的只是讓自己背負了超出她能力所及的責任與任務。
她把母愛解讀成女超人一般,讓原本只能活到五歲的罕見病例,
死拖活纏,生出安娜,捐贈臍帶血、白血球、骨隨...,最後凱特竟能活到現在的16歲!

當你在決定別人的人生時,往往就是在做超出自己能力範圍所及的事。
這句話是在說莎拉對凱特和安娜所做的決定,
也是在暗示基因科技的道德爭議與可見的未來隱憂。

但莎拉不能逃,她有一個天經地義的好理由、無法扼抑的強烈本能,因為她是母親。

「..那合法嗎? 合乎道德嗎? 那是瘋狂的或愚蠢的還是殘酷的主意? 我不知道。可是我衷心相信那是對的。」 (p.474)

「這場官司並非關於捐腎......而是關於選擇權。沒有人真的想完全由自己做決定。即使法官給她們權力去做。」 (p.473)

「那是我僅知的該如何做的方法。而即使你不同意我的做法,即使如果凱特不同意,我還是要做那個對你們說『我早就告訴你了』的媽媽。」 (p.473)

和生物學上所有的母親相同,她只是想給孩子最好的。
而「保全兩個女兒」就是她認為對所有孩子最好的最終選擇!
即使這意味著在她的要求下,安娜必須損失一個器官,
即使這意味著傑西將和以前一樣繼續當個隱形人,被父母忽視的問題少年..

家裡有個重病患,情況是如何的?
這本書會告訴你。
凱特是個借貸不還的成員,像個有借無還的黑洞,不斷吸乾家庭週轉的能量。
吸走父母的心力、傑西渴望的注意力,以及安娜的血液與身體,時間與人生。
即使如此凱特總是不見好轉,與其說凱特像家庭收支的負數,不如說她是個虛數
--她從來沒有跨過這一條看不見的陰陽兩界線來。

但他們無論如何也是愛凱特的,這是一種矛盾的心情,因為是手足。
兄弟姊妹就是一起長大的,可以彼此扶持依靠的夥伴。同時也是瓜分父母有限資源分配的競爭對手。
否則,為何孔融讓梨要被褒獎? 因為手足間注重公平。 

安娜愛姊姊,不過她仍會對媽媽喊著不公平,事情就是這樣。
當然莎拉也愛安娜,那是無庸置疑的。
只不過莎拉會偏心--她可以有很多好理由(如前所述)--但事實上她就是偏心。

而故事的結局讓莎拉的偏心變成難以彌補的遺憾....

那凱特是怎麼想的? 從頭到尾我沒提到凱特。
結尾揭露凱特的心境,也許有人認為她的企圖自殺是一種愛妹妹的舉動。
但狄沙羅法官說了:「凱特不想死,但也不想這樣活著。」 (p.417)
"凱特不想死"這句話就說明了一切,凱特並不是真的想這樣為了妹妹而自我犧牲。
她只是也受夠了這一切:病、所有自己引起的家庭風暴..
她要這一切停止,就算要捐腎,她也要安娜是心甘情願的給她,否則她寧可不要了。
我是這樣覺得的。

故事開啟於莎拉"和天搶人"的勇敢舉動,
在十年間,演變到每個人都奮戰至精疲力竭,支付著當初始料未及的龐大利息。 
基因科技變成惡魔的借貸,家庭面臨嚴重周轉不靈的窘境。
每個成員站著各自的立場,在人性中苦苦掙扎。
最後的結局,這對姊妹讓人很感慨.....

我覺得這結局太狗血,沒必要如此折難這一家人,
每一個人都盡了他最大努力了,結局仍是這般。
難道你可以怪莎拉? 責怪安娜? 甚或責備凱特嗎?
而這樣除了說明人力的渺小與人生的苦難,這本書還想傳達什麼?

雖然你想要抓住某個人離開這個世界的酸苦回憶不放,然而多少還是會從指縫間漏掉。活著的行為是潮水:開始時似乎一點都沒差別,然後有一天你往下看,看到痛苦已經沖蝕掉許多。  (p.430)

這就是它的主旨吧。

當然一本書不只是看結尾,
其中關於未成年人的醫療自主權與基因科技引發的倫理問題,
另外關於人性的探討:家人的羈絆、家庭的本質,手足間的愛恨嗔癡..等,
這本書都寫得精采細膩而深刻,文字意象優美,深入人心。

她選用的爭議議題與書中展露的人性,我會說那是一本優良的科幻小說。
再加上那樣的結局,我回頭一看,原來是一個暢銷小說家的力作啊。
但也的確是一本優美的大眾讀物。



全站熱搜
創作者介紹
創作者 shrineless 的頭像
shrineless

象牙塔瞭望台

shrineles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