目前分類:*書* (25)
- Jan 11 Sun 2009 17:28
極地惡靈
- Apr 15 Tue 2008 22:54
蜂鳥的女兒
最近剛看完《蜂鳥的女兒》試閱本。
很遺憾我不是文學少女 (文學? 少女? 都不是),雖興致勃勃的參加了試閱活動,但最後卻交不出心得。
承認對中美洲文化我所知太少咩,就是可惜了一本將被贈送的新書。
但要將沒什麼營養內容的心得交出去,實在也是羞人的,算了吧。
對中南美洲的認識來自於電影《中央車站》《無法無天》《英雄不回頭》
那些風沙、黃土、美人兒、酒館、狂歡節、革命、傳奇似的英雄...
- Mar 05 Wed 2008 01:33
群 The Swarm
人類被外來高等智慧生物攻擊!
敵人樣貌?
- Oct 17 Wed 2007 23:05
蘇菲的世界
怎樣棒呢? 之前我有一本伯特蘭‧羅素的《西洋哲學史》,
不是磚頭書,也圖文並茂,講得也是中文,但我硬是看不懂,撐到柏拉圖就放棄了。
結果現在看了蘇菲的世界以後再回頭看這本,簡直像戴上夜視鏡一樣豁然開朗,摧枯拉朽。
喬斯坦‧賈德,你真是太神奇了!! <--購物頻道..?
2. 這是個超有趣的故事
- Sep 01 Sat 2007 14:21
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
永劫回歸
尼采提出的概念,意為:
試想我們生命中的每一刻、每一次選擇所做的決定,都會在永恆中進行無限的重複,不得更改,這就是永劫回歸。
這代表什麼? 選擇的重量。用在個人中就是「對自己人生負責的覺悟力」。
每一次的選擇都會在永恆中不斷的再經歷,所以,我是否做了不會後悔的選擇?
當然這有一個問題存在,那就是人生只有一次,無從比較起,
如何檢驗這個選擇是正確的?
- Jul 10 Tue 2007 01:20
紙房子裡的人
「從偵探懸疑氛圍的筆觸出發,繼而引導出一個愛書人對書的激情與疾病,闡述書與讀者的命運交替影響的奧秘,引人入勝。」
馬德里《理性報》書評
§ 閱讀之旅的目的
卡斯洛是一個瘋狂的藏書人,他的屋子裡滿滿的被書佔據。他的藏書有自己的一套哲學:莎士比亞不可與馬婁並列,因為兩人互控抄襲。馬奎斯和尤薩也必須分開,傳說兩人有瑜亮情節。德布西的音樂配波特萊爾的詩。電燈發明之前十九世紀的小說,需就著燭光來讀。也許這種怪癖看似矯柔做作,但事實上這種效應是有的。一篇不好的散文,搭配一曲美妙的音樂演奏,可以粉飾那篇散文,使它顯得比原來的品質更好。若嚐試用燭光去照一幅油畫,那會是一幅新圖畫,因為「陰影也有生命」。當圖畫本身顏料所畫出的光暈和房間所在的光線漸漸無差時,疆界消失,圖畫的框架延伸,你走入了一個新的世界。
書是時光機和任意門的綜合體,閱讀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行。讀者窮極一生進行這個跑不完的旅程,目的就在於建構自己所知的世界。「我們先是依循某些主題收藏,一段時間後,人們就會開始解釋定義這個世界了。」(p.64) 閱讀的目的就在閱讀本身、觀影的目的亦同。看看一些出版社規劃書系的小標語:
左岸出版社,「座標」書系 : 因為閱讀,我們找到了自己的位置。
- May 10 Thu 2007 21:18
第七個處女的傳說*Victoria Holt

原名: The Legend of the Seventh Virgin
譯名: 第七個處女的傳說、藍莊佳人
作者: 維多利亞‧荷特 ( Victoria Holt )
簡介: (部分引用博客來介紹)
- Mar 06 Tue 2007 23:44
黑暗地底城
想像力氾濫,邏輯零蛋;
不過也是意象強烈,暗喻深刻,內容巧妙,劇情安排皆另有所指的一本妙書!
簡介:
《黑暗地底城》推出後佳評如潮,高踞《軌跡》雜誌年度奇幻佳作,還被《洛磯山新聞報》、《舊金山記事報》選為年度推薦,並且入圍該年度的創神奇幻文學獎。
- Feb 26 Mon 2007 00:10
姊姊的守護者
很細膩感人,也很疲勞轟炸流水帳的一本小說。
對這樣的故事手法我本來就比較沒興趣,感覺像看李安的﹝斷背山﹞,
它用全副精力去細膩的描繪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交流,以致於你必須花很多精神去慢慢體會品味,
不過的確寫得很不錯。
題材處理的形式也像斷背山。
﹝斷背山﹞以聳動的同性戀議題為小說的主幹,
- Feb 11 Sun 2007 01:32
當尼采哭泣
﹝明天過後﹞片中,在圖書館要燒書取暖的當下有一句過場台詞:
「不行! 這是尼采的書,不能燒!」
「尼采? 那個戀妹情結的沙豬? 有什麼不能燒!」
戀妹情節+沙文豬,這等尊稱就是我對尼采的第一印象。
第二印象也不能說是走正道,而是從這本可稱為「尼采的同人文」裡看來的..^^
《當尼采哭泣》
當代心理治療與精神醫學大師歐文‧亞隆的著作。
- Dec 04 Mon 2006 23:29
愛情劊子手--意象鮮明的夢與沸騰不已的潛意識
在故事最後三個案例,
分別以「精神病」和「多重人格」和「夢的解析」三個臨床實例,
帶領讀者探究人類心靈的深度。
說是實例,它真的是實例。
具體的它寫到細節與過程,
第八案例,所謂精神病的分野是有一個特性的:
- Dec 04 Mon 2006 22:22
愛情劊子手--命運三女神的生命之紗和忙碌拆解的捲線人
這一篇我保證會比較短。
希臘神話中有命運三女神,拉克西斯、阿特洛玻斯、可羅索,
負責紡織人們生命的紗線。
將人的一生比喻為一條紗線,是很恰當又有趣的。
因為,
線會打結。
線團各自以不同的方式纏繞、散佈,
- Dec 04 Mon 2006 21:00
愛情劊子手--生存的既定事實是上帝在程式中寫入的bug
一.生存的既定事實(”Givens” of Existence)是上帝在程式中寫入的bug
二.命運三女神的生命之紗和忙碌拆解的捲線人
三.意象鮮明的夢與沸騰的潛意識
橫向解析,這是本書的三大主題。縱向來看,本書所提的10個案例也各有用意。
(請不要被奇怪的翻譯書名誤導,以為全部都是在講死去活來的情傷)
以下將會先介紹三大主題,穿插提及10案例的介紹。
- Nov 13 Mon 2006 22:43
蘋果橘子經濟學
出版社:大塊文化
原名:Freakonomics
一本有趣、精采、嶄新觀點且簡單易懂的書。
書中有許多值得一提的概念:
誘因是現代生活的基石
- Jul 26 Wed 2006 23:05
在三腳之後..<微光>、<星火>

當初在誠品,看到繆思出版社出了兩個新的奇幻系列套書
"黑暗之光"系列和"時空四部曲"
無論封面、書名、內容簡介都頗吸引我,
而且它們看起來都不像是那種充斥著精靈矮人等非我族類的書。
所以細細研究了許久,
- May 01 Mon 2006 23:04
作為事件、經歷、神話的義和團
出版社: 江蘇人民出版社
作者: [美] 柯文(Paul A. Cohen)
七O年代以來,美國費正清.李文森等人為中國近代史研究的主流--以種族中心或西方中心的想法,認為中國近代主要是一個怠惰又停滯不前的帝國,在西方的帝國主義和現代化的衝擊下才被動的被迫做出反應,走向更現代的社會(或傳統社會崩解). 他稱述清王朝就像一個反應遲鈍的巨蟲,戳一下才動一下. 而費正清等人的言下之意--就我理解--其實就是不論好壞,中國的所有改革和一切動亂都是西方帶來的(改革和動亂是一體兩面). 其實相同情況等同於在非洲殖民,想要黃金與奴隸,又想給自己豎立雕像的歐洲人. 我只能說...就算世界隨你而轉,但他人的歷史也不是因你的蒞臨造訪才締造的. 這種想法是相當的本位主義又西方中心.
- Apr 23 Sun 2006 02:41
瘟疫
卡繆的瘟疫
寫194X年法屬阿爾及利亞的一個海港小城--俄蘭城的一場瘟疫.
城市的人們,終日庸祿而安於慣性.自鳴得意的生活著
對發生的警訊選擇漠視與一廂情願的合理化.
暴死街頭數量驚人的老鼠不足以引起他們的警覺
一起起不時發生在貧困郊區的不明熱病..因為生病的畢竟不是大人物
- Feb 09 Thu 2006 22:07
狼圖騰
看完50萬字的小說了~
讀到精采之處欲罷不能. 更有甚者不得不放下書來呼一口氣~ 碰到好書的感動盈滿胸中..
說到外界書評
書背後誇張的好評一字排開不說~
書前更有 "一部曠世奇書,轟傳海內外"..等等宣傳字樣.
你知道..即便那種附在書上的書評當然都是老王賣瓜,自賣自誇.
- Jan 21 Sat 2006 00:39
獻給阿爾吉儂的花束--科幻與人性的關係
1960年左右的作品,被歸為科幻小說
相當好看的故事哪..
對它的第一印象
"獻給某人的花束"
總覺得該是哀悼逝去之意. 而不會是為了恭喜或喝采而獻
結果也是正是這樣
- Jan 17 Tue 2006 03:10
九把刀--異夢--恐怖都市病
久仰大名. 今日突然有心情去拜見ㄧ下
.........
印象中他是個多產的作者吧 寫了很多系列 (背景世界好像是有相通的?)
初見面我幹麻就挑了個"都市恐怖病"系列來看呢..="=\\\
如他前言所述